小学鸡妈妈﹕全日制很可怜?
我家两小从前都念全日制幼儿学校,而且还是「长全日」的——意思是,学校的开放时间从早上八时至傍晚六时,如果爸爸妈妈加班忙,可以申请延展服务,甚至留校吃晚饭(庆幸这服务我们只用过一次)。
朋友一听说全日制,ABC个反应一般是﹕孩子真可怜,一整日都见不到爸妈。对,我不会说那是很理想的状态,但肇因一定不是全日制幼稚园。
我们念的那所幼儿学校有不少来自基层的家长,大家处境相近﹕生活压力沉重,工时很长,面对僱主没有议价能力——「家庭友善僱主」从来只是寥寥几个大机构每年出来领奖的口号,对于那些在茶餐厅做厨、开客货车、在办公室做小小会计的爸爸妈妈,没有任何实质意义。当然有些经济环境稍为理想的家庭,会聘请外佣照顾孩子,然而,这不代表他们能负担父母一方不上班这组合。这正是活在香港的荒谬﹕薪水微薄,两口子都必须全职工作方能应付日常开销,但却能以极低廉的价钱聘请外佣长驻家中。有关家务劳动力的市场价格,尤其是输入外劳的市场价格,低处未算低。
留校乐趣更多
犹记得,两小念幼稚园时,我们两口子也都全职工作,回家时天都黑齐了,不能多陪伴孩子确令人难受。但我知道,孩子在全日制幼稚园上学,至少得到老师的悉心教育和照顾,而且有更多机会与朋辈相处。对于童年,我们总记得从前的那套﹕与祖辈同住,左邻右里都只关铁闸,孩子互串门子是常态。可是来到今时今日的常态是另一个模样﹕家中孩子一个起两个止,重门深锁,竟日只与外佣姐姐和电视机为伍,老老实实,这样的话,在学校乐多了。
我家两小很幸运,入读了一间真心懂孩子的幼儿学校,没催谷他们大量抄写和强背艰深的英文串字,多出来的半昼除了用来午睡外,老师的安排都是艺术活动和游戏时间,以及配合砖题研习的各种参观。我常常对幼师们心怀敬意﹕那些小生番是怎样在她们的魔法下变得满有队形,像鱼群似的整整齐齐出发,文明有礼地探访社区的盒仔档和参观美术馆的朱铭雕塑展?
所以,孩子入读全日制幼儿学校不一定「可怜」,得视乎学校怎样办。真正可怜的,是所谓的家庭友善政策总搔不着痒处,严重脱离家长日复日面对的、非常真实的挣扎和困境。
政策不友善 可怜基层父母
教育局刚向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提交文件,认同幼儿教育是一种包涵照顾与教育的独特教学模式,但建议中的基本资助却只包括半日制服务,至于长全日及全日制服务则被界定为「幼儿照顾」,摒除在外。即是说,所谓「免费幼稚园教育」ABC后很可能成为「免费半日幼稚园教育」,偏偏目前全港约有三成幼稚园学生正就读全日课程,包括不少缺乏选择的基层家庭。
说好了的家庭友善呢?
作者简介﹕爱採访爱孩子,出版作品包括《壹家傻蛋》、《我们的同志孩子》、《死在香港》(合着)。家有两只「小学鸡」,心愿是在这个人人愁着脸当爸妈的年代,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乐妈妈
文﹕苏美智